宁波成人学历提升、在职研究生、专升本、成人高考报名就上华宇教育培训学校

官方微信

咨询热线

135 8668 8583

2020年专升本政治重点知识汇总


 重点题目:
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者虽然都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的,但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领域或某一特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02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03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在运动与静止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0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这是指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第二,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对立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对绝对、相互区别的关系。即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0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1)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第一,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所谓联系实质上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所谓发展实质上是矛盾推动下的发展。第二,唯物辩证法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与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某二方面的展开。第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而是否承认矛盾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第四,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则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2)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理论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但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在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完整地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06简述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1)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三个特点,表现为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

2)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这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生,也就是说,人们改造世界的需要产生了认识世界的需要。其次,实践出真知,人类的一切认识,无论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实践的。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新的经验材料。其次,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实践不断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正确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改造世界。

07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第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0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意义
答: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理论意义:
第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三,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实践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第三,有利于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利益问题。第四,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09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物质要素、物质活动和物质关系的总和。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意识要素、精神活动和思想关系的总和。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内容。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和变化。第三,社会存在的阶级性决定社会意识的阶级性。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第三,每一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具有自己纵向的历史继承性。
第四,不同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具有横向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0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这就是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辨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理。(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按照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去认识事物,这就是坚持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的原理。
(3)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时空条件,这就是坚持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原理。
(4)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揭示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是坚持物质运动具有客观规律的原理。
 
 
论述答题技巧:
一张政治试卷,通常来讲选择题占比53%,辨析题占13%,简答题占20%,论述题占14%,题目较多注意不要空题。
 
选择题需要我们平时多加背诵和记忆,考察的知识点较多较碎。政治论述题每题占分也比较大,更是众多考生头痛的题型之一,那么论述题该如何作答呢?
 
论述论述,既要有理论,也要有论述。因此,一般来讲论述题分为两大步:基本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展开论述。这里,再为大家说一遍答题套路。
 
第一步:阅读题干,列出考察点。
首先,我们要认真研读题干,看看题目究竟想要考察我们什么内容。并且,把题眼字词标记出来,可以画个圈或者是横线,避免后期写题分析时遗漏点。
 
同时,把题目考察的知识点列出来,比如考到了哪些原理,在草稿纸上把这个原理的名字写下来,不用写太多,只是初步梳理下答题思路。注意思维发散,多写几点。

第二步:阐述基本原理理论
题目中涉及的原理要分点来写,注意条理性。书写原理时要把要点写在前面,这部分一般是阅卷老师主要关注的地方。平时大家也要把考纲上要求的内容熟练背诵,这样让你分析、论述时,才能想得起来,也才会分析、能分析。如果原理都不知道,又谈何分析论述。

第三步:展开论述
我们不仅要写原理,还要联系实际展开论述,支持自己写的原理理论。论述时也要注意逻辑与层次,分点论述,层层递进论证。
 
政治学科也有政治学科自己的学科语言,在做题时我们也要注意。学科语言的积累也和平时的记忆背诵及做题相关,平时多做总结分析,会很有帮助。
 
“光说不练假把式”,做道题练练手吧~
试述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走不通。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成功,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
 
  (1)帝国主义不容许。
  ①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不是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从而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对它们来说,一个政治上、经济上不独立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半殖民地的中国,乃是极其广大的倾销商品的市场,理想的资本输出的对象,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
  ②它们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也不愿意看到中国成为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所以,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派无论怎样虔诚地向西方国家学习,怎样热烈地向它们表示友谊,还是不能得到它们的同情和支持。
  ③事实上,袁世凯就是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2)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根本的原因。
  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买办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封建官僚政府的压榨,不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地主农业经济和个体农业经济占着明显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只占很小部分;
  ②在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比重较大,缺乏重工业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得不依赖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
  ③相当多的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其资本由地租转化而来,有的继续从事封建剥削,兼有地主身份,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相当密切。
 
  (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
  一方面,他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
  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因而在革命中充分暴露出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脱离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内部涣散而无法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建立革命的武装力量等等。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决定它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时事政治重点:
 
1、2019 年 7 月 6 日电称,我国首个跨行政区域国际航空枢纽北京大兴机场如期竣工并通过验收。9 月25 日机场按期投入使用。
 
2、201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
 
3、2019 年 7 月 16 日出版的第 14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文章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
 
4、2019 年 7 月 26 日下午,中国和巴西建交 45 周年研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5、2019 年 8 月 29 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的主题是“智联世界,无限可能”。
 
6、2019 年 9 月 23 日,中国女排在日本札幌举行的女排世界杯中迎战美国女排,最终以三局取胜,成为本届世界杯上唯一一支七战全胜的队伍。
 
7、2019 年 10 月 1 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 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 70 华诞。
 
8、2019 年 10 月 5 日 2 时 51 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9、2019 年 10 月 29 日至 11 月 1 日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举行。
 
10、2019 年 10 月 28 日至 31 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是党的历史上首次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1、2019 年 11 月 5 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 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的主体演讲。
 
12、2019 年 12 月 2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
 
13、“863”计划的全称是“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它的倡导者是四位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知名科学家:光学家、两院院士王大珩;核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王凎昌;航天技术及自动控制专家、中科院院士杨嘉墀;无线电电子学家、中科院院士陈芳允。
 
14、2019 年 12 月 28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该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第一步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自 2020年 6 月 1 日期施行。
 
15、2019 年 12 月 30 日,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北京至兰州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第一条智能化高铁线路。
 
16、2020 年 1 月 1 日,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2020 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17、2020 年 1 月 4 日至 11 日,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基里巴斯共和国总统塔内希•马茂对中国进行 国事访问。这是 2019 年 9 月 27 日中基复交以来基里巴斯总统首次访华,也是 2020 年新年伊始中国接待的首场国事访问。
 
18、2020 年 1 月 21 至 24 日,以“凝聚全球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世界经济论坛 2020 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
 
19、2020 年 1 月 25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强调生命重如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20、2020 年 2 月 4 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始接收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确诊患者。9 天“速成”的火神山医院,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更让世界看到了 14 亿中华儿女再次展现的勠力同心的强大力量。
 
21、截至 2020 年 2 月 19 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侦测器以在月球背面工作 412 天,“玉兔二号”月球累计安全行走 378.45 米,成为人类历史上在月球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
 
22、2020 年 2 月 24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出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23、2020 年 3 月 12 日,首都各界人士聚会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仪式,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 95周年,深切缅怀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24、2020 年 3 月 26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抗议,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
 
25、2020 年 4 月 8 日零时起,武汉接触离汉通道管控措施,撤出武汉市交通管控卡口,有序恢复铁路、民航、水运、公路、城市公交运行。这标志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也标志着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6、2020 年 4 月是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 30 周年时间。浦东已成为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中的先行者”,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长卷中留下的浓墨重彩的华章。
 
2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 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他说要清醒认识和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 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28、2020 年 4 月 29 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公告,发布《各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该系列标准采用了国家标准快速程序,从立项到发布仅用了 14 天时间。
 
29、2020 年 5 月 7 日,浙江省通过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建成中国首个生态省。
 
30、2020 年 5 月 18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 73 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
 
31、2020 年 5 月 28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该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32、2020 年 6 月 7 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白皮书中提出了“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目标。
 
33、2020 年 6 月 11 日,由中国宇航学会推荐,经过国际宇航联合会两轮投票表决,“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优秀代表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副总设计师于登云,“嫦娥四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 2020 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这也是该国际组织成立 70 年以来首次把这一奖项授予中国航天科学家。
 
 
政治重点知识:

考点1:联系的定义及其性质
所谓联系,也就是关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考点2:发展的定义及其实质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发展,是指事物由低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序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考点3:矛盾的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区别。第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第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在唯证法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在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一,就人类认识过程而言,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上升到一般、共性的认识,再用一般。共性的认识指导对其他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这正是人类获得正确认识的正常秩序,若不如此,人类认训就不能得到丰富和接近真理;第二,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而言,共性与个性想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的哲学基础,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南。

考点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的原因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
(3)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4)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考点5: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1)既然任何事物质都是质与量的统一,就要把对事物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定性研究是认识的基础,定量研究时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2)既然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度,就要使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与事物本身度相适合,掌握适度原则。
(3)既然事物发展变化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就要外理好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既要重视点滴的积累,又要善于抓住机遇,将事物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考点6:否定之否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否定之否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和由升的事物的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自我发展道路的前进性的统一。

考点7:现象于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现象与本质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首先,现象是个别、片面的、表面的东西,是事物的本质具体表现;本质则是同类现象的共性,是事物内部深藏的东西。其次,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具有较大流动性;本质则是相对平静、相对稳定的。再次,现象是显于外部的,可以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隐于内部的,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2)现象与本质又是辩证统一的。本质是现象的内在根据,本质决定着现象,并通过一定的现象显示自己的存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现象从属于本质,总是从不同的侧面变现事物的三质。
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对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考点8: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内容与形式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2)内容与形容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
(3)内容与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矛盾运动。
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内容,反对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
(2)根据形势对内容的反作用原理,还应重视形式的作用,反对形式虚无主义。
(3)根据内容和形式矛盾运动的原理,当形式内容起促进作用时,要保持形式的相对稳性;而形式不适合内容、甚至阻碍内容发展需要时,就要抛弃旧形式,选择和创造新形式,以适应内容发展的需要。

考点9: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因与结果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2)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变现在:
1.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2.原因和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3.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
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是进行科学研究、去的科学认识的前提。
(2)正确把握因果联系,人利于总结经验教训,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件。
(3)准确把握因果联系,能够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考点10: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对立的。
(2)必然性与偶然性又是统一的,表现在: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赖的;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考点11: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可能性与现实性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2)可能性与现实性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
(3)可能性与现实性是相互过度、相互转化的。
 
 

Copyright ©宁波市华宇教育培训学校   浙ICP备15021300号-2   联系电话:0574-87971026

校园地址:宁波市海曙区雅戈尔大道100号(轻纺城正对面,民生银行5楼)

宁波华宇教育是宁波最大的学历提升机构,宁波学历提升、宁波成人学历教育、专科本科学历提升报名上宁波华宇教育。提供高起专、高起本、专升本、在职研究生等学历提升报考信息及免费咨询。